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

艋舺

記得在電視上看鈕承澤說《艋舺》是部很青春的電影。當時聽到這樣的說法,心裡就在猜,大概看完會覺得很感傷吧。

和尚與蚊子雖有著相同目的—保護精神原鄉艋舺,因方法不同而相互對立。對照過往義結金蘭的太子幫之間的友情,和尚與蚊子互相廝殺的高潮戲令人不忍卒睹。

特別是我以為和尚為報父仇而性格丕變,卻在最後與蚊子廝殺時,被蚊子一個伸手擁抱的動作所騙,溫柔環抱蚊子,卻被蚊子逮到機會,狠捅腹部,濺出的血滴散成櫻花形狀,正好是蚊子最嚮往的日本象徵。這時,和尚背上又添一刀,轉頭一看,卻是心愛的志龍,和尚那一瞬間的凝視令人心碎。(坐我旁邊的沒血沒淚情侶檔,miyuki和jojo,至此時還沒落淚。)

結局如紅樓夢式的樹倒猢猻散,傷感無比,死的死,散的散,不死的也去了半條命,沒有一個角色有好下場。結尾由劇中人物當下的生活片段串成,加強了淒慘的效果,特別是看到小凝還在妓女裡接客,等著蚊子。生存的人要繼續面對生活的殘酷,回憶帶來的甜蜜與痛苦。

太子幫的消亡無疑是整個時代輪轉的縮影,是灰狼口中被風吹倒的草,《艋舺》似乎是含有強烈緬懷情緒的一部電影。



延伸閱讀《我為什麼反對艋舺》

沒有留言: